銅山鎮人大:代表聯絡站 暖了百姓心
“現在路修好了,出門方便多了。”5月6日,銅陵市郊區銅山鎮姥山社區東村的72歲居民黃山走在新鋪的水泥路上,笑容滿面。
東村附近房屋大多數為紅瓦房,建于20世紀90年代,巷路狹窄,之前未硬化。
“這里多為老年人居住,之前道路坑洼不平,上下坡缺乏扶手護欄,長達400米的路段安全隱患重重。”黃山說,今年4月初,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按照計劃組織開展“代表接待選民”活動,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往,將東村巷路年久失修的情況進行了反映,“令人驚喜的是,鎮人大迅速行動,通過代表牽線搭橋,聯絡促成熱心企業承建道路修繕工程,僅僅一個月,道路便煥然一新。
暖心的變化源自人大代表聯絡站這個“民生前哨”。據介紹,銅山鎮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將每月固定接待日收集的村情民意,通過“流動走訪+座談交流”雙軌制持續擴容,并創新建立“民生實事幫扶項目庫”。目前,已整合40余項涵蓋道路修繕、鄰里糾紛、弱勢群體救助等領域的民生訴求,并建立了“收集-分類-交辦-監督-反饋”閉環管理機制。
“群眾帶著問題來,我們帶著方案回。”銅山鎮人大主席秦劍介紹,借助“人大統籌-代表牽線-企業響應-社區提升”的對接機制,人大代表聯絡站迅速聯結起有愛心、有實力的人大代表和實體企業,通過整合資源,推動問題解決。
“東村的居民,許多也是礦上的職工或者家屬,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郊區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銅山礦分公司副總經理孫業耀從銅山鎮人大獲悉情況后,主動履行一名基層人大代表職責,立即向分公司黨委上報情況。在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不僅實現了修路費用全額承擔,還增設安全護欄和照明路燈。
讓“小站點”成為民意的轉化器、治理的強引擎、幸福的加油站。在秦劍的筆記本上,記錄著聯絡站帶來的改變:人大代表參與基層治理的項目數量增長了75%,民生問題的解決周期縮短到了平均30天,群眾信訪量也實現了42%的同比下降。“有事找代表”不再是一句口號。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群眾,在推動社會發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秦劍表示,將深化并優化“代表聯絡站+”模式,確保人大代表在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的廣闊舞臺上發揮更加耀眼的作用,讓“有事找代表”真正成為群眾信賴的民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