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人大常委會對郊區江北區域交通道路建設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為全面了解郊區江北區域交通道路建設情況,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的交通網絡,推動道路建設過程中代表關注、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8月29日上午,銅陵市郊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結合聽取和審議區政府專項工作報告,對郊區江北區域交通道路建設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詢問。
會上,5位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區人大代表圍繞交通與產業、文旅融合以及道路規劃、日常管護、交通人才等方面提出問題。區政府副區長余煒、區交通局、區人社局、區文旅體局負責同志到會回答。代表著全區人民關注江北區域交通道路建設的“熱點”問題接連提出,簡明扼要、直奔主題,應詢者一一答復,既有政策解讀,也有措施陳述,更有對今后工作的整改和承諾。
這是本屆區人大常委會連續第三年采取專題詢問的形式對區政府開展監督工作。這是面對面的監督,是為人民而問,彰顯了人大的力量。
為使此次專題詢問問出成效、問出重點、問出水平,常委會進行了多次調研、視察、研究、討論,期間深入陳瑤湖鎮、灰河鄉等項目建設現場,采取實地察看、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對江北區域交通道路建設情況進行調研、視察。召開專題協調會,通報專題詢問實施方案和準備情況。主任會議聽取專題詢問相關準備情況,力求專題詢問問到“點”上。
在本次1個多小時的專題詢問中,沒有客套寒暄,只有“打破砂鍋問到底”。詢問直奔主題、簡明扼要,應詢正視問題、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責任。詢問現場氣氛熱烈,問出了真問題,答出了實內容。
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村莊內通往產業基地和“網紅打卡點”的道路狹窄,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產業和旅游的發展。為此,區人大代表古鳳仙提問:“為更好服務鄉村振興的發展,下一步在農村“產業+公路”、“旅游+公路”方面有什么計劃和打算?
“您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我區達四級以上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900公里,其中路面寬度5米及以上比例已達50%,瀝青路面的占比78.7%,滿足了一定的產業及旅游發展。但路面寬度3.5~4米仍有46%,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輛出行,給鄉村產業運輸和旅游出行帶來不便。當前受制于土地、征遷等問題,正積極推進逐步改善。”區交通局、文旅體局負責人還回應稱,目前全區已建成普濟圩四支渠路和普惠路2條共10公里產業路,建成旅游路2條共5.6公里,分別是周潭茅山風景區旅游路、大山風景區生態旅游路。下一步將深入挖掘“交通+資源”、“交通+旅游”、“交通+產業”,圍繞“圍繞兩湖一山,提升兩條公路”目標,謀劃市域“環山繞湖”快速干線大通道,提質改造X003周老路、X305灰陳路,形成交旅融合發展新樣板。
近年來,我區一批重點交通網絡工程和農村公路相繼開工建設或完工,大大便捷了群眾出行,就今后路網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資工委副主任、區婦聯主席朱愛華提問下一步工作總體思路和舉措是什么?
“總體思路是貫徹落實‘交通強國’重要指示,實施好‘四好農村路’建設,聚焦‘一江兩岸’和‘跨江發展’戰略方向,做好兩個方面工作。一是‘外聯’,抓住高速、國省干線以及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契機,實現對外互聯互通,如近年來G3大橋、天天高速、江北鐵路專線等。二是‘內暢’,通過未來幾年‘聯網、補網、強鏈’建設,串聯江北區域主干路網,實現產業、旅游大貫通。”區政府副區長余煒表示,下一步要加強公路規劃建設,深入發展“交通+”;要提升道路管養水平,改善道路生態品質;要發展公路新質生產力,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不斷優化我區公交服務水平及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
一問一答間,督促政府作出合理解釋與承諾,探討了問題和難題解決之道,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普遍關切,推動了政府職能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對專題詢問中普遍關注的問題,常委會相關工作機構將進一步歸納整理,結合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轉交區政府研究處理,明確責任和時限,推動代表的意見、建議更直接、更有效地落實到政府工作中,以“問”促改、以“問”解難,真正發揮專題詢問的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