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報》刊發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夢生署名文章:扛起長江大保護的人大擔當
發布日期:2025-05-27 14:40
來源:銅陵市人大 閱讀: 次
銅陵市位于安徽中南部、長江下游,擁有長江岸線131公里,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也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之一。近年來,銅陵市人大常委會牢記長江大保護這一“國之大者”,用實際行動扛起人大擔當。著眼長江生態系統恢復和保護,加強長江大保護的良法供給,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持續深化長江生態司法保護,用法治力量守護一江清水。突出高質量立法。制定《銅陵市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管理條例》,以法治之力“不讓一滴生活污水流入長江”。制定《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重點整治“向江面扔垃圾、在江邊堆垃圾”等亂象。制定《銅陵市揚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將港口碼頭、濱江道路等范圍的揚塵污染作為監管重點,以“天空藍”還“江景美”。制定《銅陵市城市綠化條例》,規范城市綠化建設,厘清職責,塑造岸綠江美的沿江美麗生態帶。助力全方位普法。建立7個規范化的基層立法聯系點,與銅陵學院法學院建立“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所有法規草案都公開征求意見,使立法過程成為普及法規、凝聚共識的過程。連續25年開展“銅都環保世紀行”活動,宣傳報道我市生態環保工作,連續16年開展“江淮普法行”活動,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將長江保護法、環保法等納入“八五”普法規劃的重要內容,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國家憲法日”等活動開展線上線下法治宣傳教育。推動綜合性執法,審議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報告,保障長江大保護戰略和“十年禁漁”決策實施。監督開展“中國漁政亮劍”等執法行動,2024年以來查辦的涉漁行政案件、刑事案件大幅下降。推動編制長江銅陵段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響應方案,與周邊市開展應急演練。推動農業、公安等部門建立聯合執法機制,合力打擊非法采砂、非法捕撈等破壞長江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緊扣市委提出的“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城市定位和“四創兩高”思路目標,強化人大監督職能,統籌推進長江生態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圍繞中央及省交辦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通過調研督查、暗查暗訪等方式跟蹤督辦,助力整改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推動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治理。開展長江保護法、環保法等執法檢查,每年聽取和審議環境狀況和環境目標完成情況報告,推動政府認真實施相關法律法規,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三水共治”,監督抓好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水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推動構建更高水平保護格局。堅持規劃先行,審議通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繪制好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生態修復總藍圖,筑牢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基礎。加快綠色發展,審議“雙碳”實施情況報告,推動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調研港口建設情況,督促開展長江岸線清理整治。審議重點產業鏈招商引資情況報告,集體視察重大項目建設情況,推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助力深化改革,支持銅陵市政府完成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督促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調研府院聯動工作開展情況,推動司法與行政同向發力。督查河湖長制開展情況,創新開展“河湖郵路巡查”和“河長制+法官”工作。推進長江生態高水平保護,人大代表是重要力量,全市各級人大組織代表積極投身長江大保護,共護長江水、同繪新答卷。豐富代表履職平臺。全面開展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建成市級代表聯絡總站1個,縣區中心站4個,鄉鎮、社區代表聯絡站50個,村居、企業聯系點若干個,建成鄉鎮社區全覆蓋的四級網絡體系。同步建成網上代表聯絡站,通過代表“二維碼”,實現群眾“碼”上說、代表馬上應,打造聯絡站“大門常開、代表常駐、群眾常來、活動常有、實事常辦”工作品牌。深化代表專項行動。高質量開展“關注民生促發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引導五級代表圍繞長江大保護,提出意見建議200多件。開通“12345”政務服務熱線“代表通道”,讓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更加快捷。組織代表視察調研長江“十年禁漁”、入江排污口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開展市、縣(區)人大聯動監督,精選生態環保有關議題,開展執法檢查等活動,合力推進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強化代表建議辦理。推動建議內容高質量,將如何提好代表建議作為培訓的必修課,先后組織6期培訓班,實現代表全覆蓋;組織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參加調研視察、執法檢查等活動,指導代表小組開展活動,為代表提出高質量建議打好基礎。推動建議辦理高質量,建立市委領導領銜督辦代表建議機制,堅持人大主任會議成員領銜督辦、市政府領導領銜辦理制度,形成黨委、人大、政府協同推進的“大督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