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報》整版報道我市人大推行“五?!睓C制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的相關做法

人民,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近年來,在安徽銅陵,不斷涌現的一系列豐富多樣的基層民主形式,充分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銅陵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把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高效能運行代表履職平臺作為完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的重要舉措,創新推行“站門常開、代表常在、群眾常來、活動常有、實事常辦”的“五常”工作機制,不斷拓寬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積極探索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銅陵實踐”,全力答好“民主之問”的時代答卷。
走進銅陵市郊區周潭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可以看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八字工作理念十分醒目。這里面積不大,但功能齊全,設置有代表接待室、化解矛盾室、視頻會議室等,在顯眼位置還能看到駐站代表名單,代表接待群眾計劃、活動開展計劃等規章制度一目了然,方便群眾知曉。這是銅陵市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全過程人民民主應該在老百姓的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具有煙火氣、泥土味。自2022年換屆以來,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在安徽省率先開展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工作,常委會主要領導牽頭推進,成立工作專班,分片督促指導,著力在優化站點設置、完善功能布局、細化制度流程等方面下功夫,出臺全市人大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建設方案,對聯絡站的建設內容、功能分區、標識標牌等元素進行統一設計,讓代表和群眾明白聯絡站是什么、要干什么。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人民意志在決策程序中得到充分表達和關注。在銅陵,以鄉鎮、街道為依托建立代表聯絡站,以行政村、社區網格為依托建立代表聯絡點,通過“一站多點”建設,打通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為方便群眾反映問題,轄區所有行政村均設立了代表聯絡點,聘請相關工作人員為聯絡員,發揮行政村“最小單元”的管理優勢,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集中梳理后定期向代表聯絡站反饋。代表聯絡站再根據問題具體內容,安排合適的人大代表接訪,精準有效回應群眾訴求?!贝笸ㄦ側舜笾飨榻B說。
如今在大通鎮,群眾有問題“下樓出院”就能直接反映,不出一周相關訴求就能得到回應,全過程人民民主讓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更好地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在銅官區天井湖社區,同樣為了方便群眾,實行“站點”和“人員”雙流動,即以代表聯絡站為中心,流動代表聯絡站為延伸,將轄區近1.5萬名群眾,劃分為6個片區,實現“巡回流動”全覆蓋,有效解決群眾參與度低的問題,增強了代表與群眾的溝通聯系頻率。
一張放著“代表接訪”字樣的簡易桌前,代表們與群眾圍坐一起聊家常、談需求,在廣場、長廊、庭院,一場場散發著煙火氣的流動“板凳會”,讓代表與群眾的心凝聚在一起。群眾不斷提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生動詮釋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無窮魅力。
群眾聚在哪兒,陣地就建在哪兒。目前,銅陵市已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級代表聯絡總站、4個縣區級中心站、50個標準化基層聯絡站及若干代表聯絡點,“1+4+50+N”的四級網絡體系日趨成熟,基本實現聯絡站建設全覆蓋,代表履職的“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2024年7月15日,銅陵市銅官區天井湖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流動聯絡站”接訪活動。
每月15日進站接待群眾,在銅陵市已經是人大代表的固定行程。
為進一步加強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與運行,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出臺指導意見,制定總站、中心站、聯絡站、聯絡點運行基準,按照“就地就近、多級聯動、助推發展”的原則,將全市3300多名五級人大代表編組進站、接待選民、走訪群眾,并實施代表進站“121”任務機制,即聯絡站每月至少開展1次活動、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每年進站參加活動不少于2次、市級以上人大代表每年進站參加活動不少于1次,逐步構建起五級人大代表同聲發力的組織體系,讓群眾隨時找得到代表、說得上話、辦得了事。2024年,全市各站點開展活動681次,接待來訪群眾1772余人次,收集意見建議3000余條,辦結2800余條。
“公塥村白湖嘰圩排澇站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排澇站僅1臺30KW機組,排澇能力有限,且部分設施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希望重新改造,提升排澇能力?!?024年8月15日,樅陽縣白柳鎮居民楊春發和王朋一起,通過掃描代表聯絡站二維碼寫下這段話并提交。幾乎是同一時間,作為聯絡站站長的白柳鎮人大主席的手機上就已經顯示出這條建議。
“白湖嘰圩與鎮中心城區相連,一旦排澇不力,圩口水位超過安全線,將會危及城區居民。這個事必須高度重視?!贝稳丈衔纾琢側舜罅⒓唇M織代表開展現場調研,為鎮域內水利設施進行“集中體檢”,并形成代表建議交鎮政府研究處理。
今年3月11日,當代表再次來到白湖嘰圩時,連同公塥村謝莊圩、山河村復興二圩等地,均納入樅陽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修復改造范圍,進行修復改造。
銅陵市人大常委會主動順應數字化轉型發展趨勢,傾力打造“云端+掌上”數字化代表聯絡站。通過“智慧人大”建設,初步建成了覆蓋市、縣區、鄉鎮三級人大信息化平臺,代表聯絡站向數智新空間拓展取得初步成效。做實“代表亮身份”,推行聯絡站“一站一碼”、代表“一人一碼”,群眾只需“掃一掃”,就能隨時找代表,實現群眾“碼上說事”、代表“馬上辦事”。
“銅胥路通車之后,讓老百姓出行方便不少,但該路段與五松山大道交叉口缺少交通信號燈,上下班高峰期時,路口車流量大,存在安全隱患,希望代表幫忙反映。”2024年8月29日,家住義安區五松鎮惠泉社區的居民周少華通過掃描代表二維碼,隨即將問題提交上去。同一時間,五松鎮人大代表胡麗琴的手機上就顯示出這條意見。第二天,胡麗琴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后,整理形成代表建議提交給五松鎮人大,得到迅速轉辦。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該路口增設3處交通信號燈并投入使用,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銅陵市人大常委會網上代表聯絡站投入運行半年來,已收到社情民意235條,均按時辦結。
利用“121”任務機制,五級人大代表進站“坐堂接診”;依托網上代表聯絡站,代表線上“把脈問診”,“線上”“線下”的雙向賦能,實現“實體”與“網絡”互補,讓群眾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找代表反映問題成為現實。

2024年7月23日,銅陵市樅陽縣人大代表陳國濤(左三)深入社區居民家中訪民情、聽民意。
2024年11月中旬,漫步在義安區天門鎮龍云村瓜蔞種植基地,一個個滾圓的瓜蔞掛滿枝頭。據悉,該村共種植瓜蔞20多公頃,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0萬元,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120余人,人均年增收4700余元,瓜蔞產業已成為該村富民增收的新路徑。
而決策的順利實施,離不開群眾的智慧,更是代表履職為民的生動寫照。天門鎮人大代表聯絡站開展定期接訪時,有部分村民反映,希望利用閑置土地種植瓜蔞,受困于技術和市場雙重影響,遲遲不敢嘗試。接待代表敏銳察覺到,這是扶持鄉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好路子。于是開展深入調研,立足該村實際,提出了《關于在龍云村實施瓜蔞種苗培育基地項目的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讓該村村民的期盼得以實現。
正因為“有話就能說,說了不白說”,所以群眾愿意來、喜歡來、經常來。為了方便群眾就近就地找到人大代表,義安區西聯鎮人大推行“下樓出院”,將議事陣地從代表聯絡站移至農家庭院,通過人大代表引導話、鄉賢能人帶頭話、村民群眾主動話的形式,一線收集村情民意,建立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反饋清單,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范問題。僅2024年,該鎮人大累計開展“庭院夜話”7期,收集解決各類問題120余個。
2024年9月4日晚,在西聯鎮垅上村村民王海東的家中,院內燈火通明,伴隨著田野清香、陣陣蛙鳴,說著地道方言的人大代表們與村民們圍坐一堂,話家常、議事情、提意見。“蘇家垅自然村需要新建平水壩,來控制腰河的水位,確保蘇家垅田地灌溉用水有保障。”村里的種田大戶胡廣松現場提出建議,其他村民也紛紛應聲附和?!叭绻陆ㄆ剿畨危蔷鸵ㄔ谯馍涎拥淖顤|邊,才能徹底解決腰河整個沿線田塊的灌溉問題。對此,村委會將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做進一步的溝通,后續進展情況我們會第一時間告訴大家。”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義安區人大代表、垅上村鄉村振興專職書記張有勝作出回應。
“庭院夜話”活動將代表接訪從室內搬到了院外,代表與村民同坐一條板凳,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溝通更加順暢。
代表聯絡站不僅是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還是推進基層治理的重要陣地。2024年清明節前夕,義安區鐘鳴鎮牡東村牧大爺和曹師傅,因為山場林地糾紛,兩人來到牡東村“百姓評理說事點”尋求調解。在鐘鳴鎮,為拓展延伸代表聯絡站功能,成立了一支由人大代表、普法志愿者、法律顧問等20余人組成的人民調解員隊伍,定期或不定期到各村的代表聯絡點普及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咨詢、化解矛盾糾紛。久而久之,“百姓評理說事點”成了代表聯絡點的第二個身份。
群眾的“呼聲”就是行動的“哨聲”。為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銅陵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四年開展“關注民生促發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通過引導全市五級人大代表,圍繞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民生熱點問題,集民意、聚民智、解難題,讓代表緊密聯系群眾作用發揮得更加充分。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各級代表累計提出意見建議4.8萬件,轉辦4.5萬件,辦結4.4萬件,一件件“急難愁盼”的問題得到解決。
2025年3月27日,銅陵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夢生(右五)參加代表接待日活動。
在義安區東聯鎮永新社區的兒童無動力樂園內,入眼的是或奔跑跳躍,或賣力攀爬的小朋友們,樂園里不時傳出快樂的童聲?!拔覀冞@距離市區遠,以前想去游樂園只有等節假日,現在家門口建起了兒童樂園,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們也多了‘遛娃’好去處。”社區居民吳瑞雪開心地說道。
利用“金角銀邊”兜起兒童快樂時光,是東聯鎮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票決通過的3個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之一。東聯鎮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人大代表深入轄內社區,下網格、進樓棟、訪企業,實地走訪、探察、調研,征求群眾意見,梳理形成項目清單,按照“尊重民意、普惠共享,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鎮人代會每年票決民生實事3件,督促政府完成。自實施民生實事票決制以來,已督促完成民生實事項目9件,累計投入1600余萬元。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將民生實事項目交由人大代表進行票決,是銅陵市人大常委會推動代表履職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具體舉措,通過群眾“點單”謀項目、代表“議單”定項目、政府“買單”建項目、人大“驗單”督項目的“四單”模式,將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貫穿于民生項目實施全過程。目前,該項制度已在全市范圍內的縣區、鄉鎮兩級全面推廣。
為民辦實事,要群眾認可,要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人大代表匯民意、集民智、聚民心,讓人民群眾成為民生實事項目的決策者和受益者,實現“群眾想什么”和“政府干什么”的精準對接、高度融合,真正解決群眾所需、所盼、所憂,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使人民當家作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豐富多彩的陣地活動,也讓代表履職更加有力。在樅陽縣雨壇鎮,常態化組織代表在聯絡站內向選民述職成為“規定動作”,“代表述職+選民測評+意見落實”的述職機制,推動人大代表更好地聯系選民、了解民意、服務群眾。義安區順安鎮人大將千年古鎮“臨津驛”的歷史文化元素融入代表聯絡站建設之中,建立特色品牌“臨津議站”,打造“代表聯絡站+法院”“代表聯絡站+檢察院”共聯工作站,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務,滿足群眾的不同需求。市人大代表聯絡總站,建立“主任會議成員接待日”制度,開展“親清有約助企”活動,與各級人大代表、企業家代表“面對面”交流訴求,“點對點”解決問題。一個個充滿煙火氣、帶著泥土味的民主形式在銅陵孕育而生。

2024年8月11日晚,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隴上村開展“庭院夜話”活動。
近日,銅陵市領導領銜督(領)辦市十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工作安排,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印發通知,明確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領導領銜督(領)辦代表建議的具體內容和時限要求,也拉開了今年重點督辦代表建議工作的序幕。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達,落實于人民意愿有效實現。
今年,銅陵市人大常委會從代表所提的200多件重點建議中,將50余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建議作為重點督辦事項,由市委領導領銜督辦、政府領導領銜辦理,主任會議成員重點督辦、工委對口督辦,年底集中測評,“雙領雙督一測評”機制確保責任不“空轉”、辦理不“落空”。2024年,政府系統共承辦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代表建議331件,所有代表建議均按要求辦復。其中,建議得到有效解決和落實的233件,列入工作計劃規劃正在逐步推進的65件,代表意見建議采納落實的比例達到70%以上。
對此,義安區老洲鄉民主村村民汪大哥感觸頗深。老洲鄉地處長江中心,四面環江,屬獨立江心洲,群眾出行只能靠電動車或乘坐私人面包車,群眾的出行難題一直是一件揪心事。2024年4月,老洲鄉人大開通“民呼我應”履職平臺,“關于老洲鄉盡快開通公交車的建議”反映熱烈,引起了市、區兩級人大的高度重視,被列入重點督辦建議。通過邀請代表、群眾、相關職能部門多次召開“現場督辦會”,圍繞公交線路優化、站臺設置、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討論會商,最終研究確定開通兩路公交車,沿途覆蓋全鄉所有行政村,切實解決鄉內群眾的出行難題。
2024年8月5日上午,伴隨著第一輛公交車緩緩駛入渡口,老洲鄉結束了無公交車的歷史,“小島公交”讓“幸福民生路”更加通暢。
“重點督辦建議領導領銜,一般建議委室對口督辦,日常建議通過12345便民熱線設置的‘人大代表通道’快研快處,有效實現了代表建議分類辦理、限時回復,既能交得準,又能辦得快,得到了廣大代表的充分肯定?!笔腥舜蟪N瘯魅螐垑羯榻B,2024年,代表閉會期間所提建議辦理滿意度達96.6%。
2024年底,市人大代表王振華在日常走訪聯系群眾時,發現楊村花園小區至第六人民醫院道路兩側的下水道蓋板,受機動車長期碾壓,損毀較為嚴重,影響群眾夜間行路安全。為保障小區居民出行安全,他立即撥通12345便民熱線,提出“盡快修復下水道蓋板并開展全面摸排保障群眾出行安全的建議”。第二天,相關部門接到辦理任務后,立即安排施工單位對相關路段進行修復,設置柵欄,合理規劃行車路線,并對轄區內小區開展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
12345便民熱線設立“人大代表通道”一年多來,接收代表意見建議825件,均圓滿辦結,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辦理。
為讓代表“金點子”成為發展“金鑰匙”,銅陵市人大常委會暢通“民情—民意—民智—民生”的轉化通道,全年刊發《代表之聲》專刊、《銅陵人大信息》等調研報告60篇,推動政府開展黑砂河長治久清、珍珠養殖整治等專項行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等一批高質量建議,轉化為政府工作的務實舉措。

2025年3月,銅陵市義安區東聯鎮人大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永新社區兒童無動力樂園建成。圖為孩子們在樂園中嬉戲追逐。